![]() |
![]() |
![]() |
![]() |
1、火災危險性特征概述
軋機防護區域火災危險對象主要為:地下油庫區內的工藝油和軋機區的軋機生產線,如果發生火災應該以B類火災為主,軋機內還有大量其他可燃固體物質,也應兼顧A類火災。
由于軋機軋輥等的高速運轉,若潤滑不到位使得軋機的個別部位溫度較高,油氣直接與其接觸后會突然起火,點火源可能有很多種,如質量低劣的電器設備產生的火花、不規范操作飛濺的焊渣、管理不嚴亂扔煙頭,線管及鋼構接地不良等。若撲救不及時或撲救方法不當,有可能釀成非常惡性的火災。
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潤滑、工藝油,通過儲存容器、泵和管道進行儲存和輸送,盡管該油品的閃點較高,但是一旦被點燃,形成的火災讓人觸目驚心。在高壓油泵運行過程中,如果泵、管道、容器或其他部位有泄漏,特別是泄漏時壓力較高,泄漏量較多時,遇火會迅速點燃;另外,一些扎機區都采用鋼板作為稱重和工作面,鋼板之間的縫隙處理都不夠好,有時直接從地上工作面掉下來的火種直接正中儲油箱,危險之極難于言表。

對到底采用什么滅火劑的問題上筆者認為選擇二氧化碳是最理想的,不必對此有太多想法。第一:二氧化碳滅火劑局部滅火形式中是其它滅火劑無法替代的,詳細技術見下表;第二:就目前我們國內和國外的扎機消防應用情況來看,二氧化碳成功滅火的實戰例子非常多也非常成功;第三:扎機行業著火頻率相對其它行業是很高的,從經濟角度來看此種方式也是最經濟的,運營成本也是最低的。

2、氣體滅火系統
2.1氣體滅火系統形式選擇
全淹沒滅火方式:
油庫區的油庫、地溝通常設在地下,大量油品在這里儲存,油庫區往往處在有封閉結構的環境中,從而在設計時采用全淹沒滅火方式會比較切合實際情況。但這些區域的維護結構必須附和全淹沒滅火系統的基本要求:
1)保護區必須為獨立區域;
2)保護區的維護結構耐火極限>0.5h,耐壓強度>1200pa;
3)防護區滅火時應保持封閉條件,除泄壓口以外的開口以及用于該防護區的通風機和
通風管道中的防火閥等在噴放前均應做到自動關閉;
4)保護區與外界若用隔斷玻璃,為了達到防火要求需采用防火玻璃,耐火極限>0.5小時;
5)噴放二氧化碳前,必須切斷可燃、助燃氣體的氣源,并停止一切影響滅火效果的設備運行;
6)保護區的門必須采用外開且能自動關閉的防火門;
7)防護區的泄壓口宜設在外墻上 應位于防護區凈高的2/3 以上,
泄壓口面積 按下式計算
F 0.15Q/ P (3.0.6)
式中 Fx --- 泄壓口面積 m2
Qx --- 七氟丙烷在防護區的平均噴放速率 kg/s
Pf --- 圍護結構承受內壓的允許壓強 Pa
8)保護對象周圍的空氣流動速度不宜大于3m/s。必要時,應采取擋風措施。
9)在噴頭與保護對象之間,噴頭噴射角范圍內不應有遮擋物。
10)當保護對象為可燃液體時,液面至容器緣口的距離不得小于150mm。
11)當組合分配系統保護5個及以上的防護區或保護對象時,二氧化碳應有備用量,備用量不應小于系統設計的儲存量。備用量的儲存容器應與系統管網相連,宜能與主儲存容器切換使用。
以上要求應該嚴格遵守并真正落到實處,不然整個系統只能停留在驗收時的表演階段,真正需要滅火時問題倍出。
局部應用滅火方式:
主機、板式過濾機、棍縫都暴露在外,不能形成封閉空間,所以設計時采用局部滅火方式是最理想的。但對局部應用系統中的噴頭要采用帶罩噴嘴,噴罩形成的保護面積要嚴格經過實驗確定,噴嘴的安裝高度、入口壓力、安裝角度,周圍風速都對滅火效果起決定性作用。雖然大多數設計對藥劑量的計算都很數量,但不代表就可以有效滅火,所以對局部滅火系統的設計一定要謹慎,要考慮二氧化碳噴放后在不規則體表面形成的氣體保護罩停留時間和形狀。
2.2 滅火次數
見“表一”,在不考慮兩個防火分區同時著火的情況下(附和我國規范),扎機滅火系統一般要求扎機本體能夠進行兩次滅火,此時系統所儲備的藥劑量也可以實現板式過濾器兩次滅火及油庫的四次滅火能力。另外軋機本體部分滅火時應帶動煙道滅火;煙道滅火時可不帶動軋機本體部分滅火。煙道是單獨設置的主備兩套瓶組,棍縫和集油槽也是單獨設置的主備兩套瓶組,因為可以單獨使用所以沒有出現在“表一”內。在實際工程項目中業主往往會有意無意提出兩個區同時發生火災時,并要求能夠解決。為此系統在儲存藥劑時應該按照“表一”設置滅火劑量,但在系統啟動方式方法上與前者有些許的不一樣,但完全可以實現。
扎機本體滅火 | 一次 | 二次 | ||
過濾器 | 一次 | 二次 | ||
工藝潤滑油庫 | 一次 | 二次 | 三次 | 四次 |
稀油庫 | 一次 | 二次 | 三次 | 四次 |

在工程設計過程中看甲方經濟條件情況可以建議按照“表二”設置系統,這樣不但可以滿足我國現行規范,而且可以對整條生產線進行同時滅火的能力,并且使扎機本體三次滅火,過濾器三次滅火,油庫三次滅火,以及達到任意兩個組合同時滅火的目的。
扎機本體滅火 | 一次 | 二次 | 三次 |
過濾器 | 一次 | 二次 | 三次 |
工藝潤滑油庫 | 一次 | 二次 | 三次 |
整個防火區域 | 一次滅火 |
3.火災探測及警報系統
3.1火災探測類型的選擇
防護區域 | 探測器類型選擇 | 原因 |
扎機本體 | 火焰探測器,點型差定溫探測器或定溫管狀感溫探測器 | 其實在扎機工況中使用火焰探測器是最快捷的探測方式,但往往讓其它一些外界紫外源干擾,系統老誤報警,所以用戶不大歡迎此類方式,對此情況只需在探測角度方面采取些簡單措施就可以達到我們想要的結果。差定溫探測器的安裝不要墨守成規,要根據機器的外形在不影響正常操作的情況下盡可能貼近著火點布置探測器,以消除空氣流動對其性能的消弱 |
棍縫 | 火焰探測器(雙與門) | 著火幾率較高,在使用火焰探測器時要注意安裝探測器射線范圍控制柵。 |
煙道 | 空氣管探溫裝置或可回復式纜式感溫探測器 | |
集油槽 | 點型定溫和差定溫探測器 | 空氣流動對其溫度范圍影響不大,采用點型探測器要實際一些。 |
主坑道 | 點型定溫和差定溫探測器 | 可形成封閉空間的室內采用點型探測器是比較理想的,實際證明實用性很強。 |
油庫 | 點型定溫和差定溫探測器 | 可形成封閉空間的室內采用點型探測器是比較理想的,實際證明實用性很強。 |
過濾器 | 火焰探測器,點型差定溫探測器或定溫管狀感溫探測器 |
3.2 警報裝置設置
對油庫、主坑道保護區的內、外均設置聲、光報警裝置,為保證人員的安全撤離,在釋放滅火劑前,應發出火災報警,火災報警至釋放滅火劑的延時時間應按照實際情況測試后設定,不能刻意的設定30S;對扎機本體、煙道、過濾器、棍縫不要作延時,符合條件就立即噴射;板式過濾機報警時,地下油庫要同時報警;主機報警時,地下油庫、主地溝要同時報警;為保證滅火的可靠性,在滅火系統釋放滅火劑之前或同時,應保證必要的聯動操作,即滅火系統在發出滅火指令時,由控制系統發出聯動指令,切斷電源,關閉或停止一切影響滅火效果的設備;在實際運行中由于系統探測都采用的是“與門”電路,所有區域都應處在自動狀態,而不應該使任何區域處在手動控制狀態下,因為自動狀態下手動控制是優先的,因為在此種控制方式里誤噴幾率實在是非常低;主操作臺、入口操作臺、出口操作臺上都設有主機(主、備用區)的操作按鈕; 主操作臺附近布置三個按鈕,用作輥縫、主機(主、備用區)的起停按鈕,其余各區的按鈕分為本體和主操作室控制兩種模式,但主操作室的按鈕要和輥縫(主、備用區)的按鈕分開放置;主機、地下油庫、主地溝、板式過濾機等消防滅火區域均設置手動起停按鈕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