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體滅火系統作為現代消防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抑制火災蔓延、保護人員財產安全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任何系統在運行過程中都存在潛在的安全風險,氣體滅火系統也不例外。其中,儲瓶間和防護區是氣體滅火系統安全運行的關鍵區域,一旦發生氣體泄漏或誤噴,可能造成人員窒息、中毒等嚴重事故。因此,合理的事故通風設置對于降低風險、保障人員安全至關重要。本文將深入探討氣體滅火系統儲瓶間、防護區事故通風的設置要求,從規范依據、設置原則、通風方式、安全措施等方面進行詳細分析,旨在提高對相關要求的理解和應用,確保氣體滅火系統的安全可靠運行。
一、 規范依據與設置必要性
氣體滅火系統儲瓶間、防護區事故通風的設置,需要嚴格遵循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規范。主要的規范依據包括:
GB 50166-2019《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 規定了儲瓶間和防護區的環境要求,包括通風條件,并強調了對氣體泄漏的監控和報警。
GB 50370-2005《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 對儲瓶間、防護區的通風換氣提出了明確要求,規定了通風方式和通風量的計算方法。
GB 50263-2007《氣體滅火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 明確了事故通風系統的施工、安裝和調試要求,確保系統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關地方消防法規和標準: 各地方政府可能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更為詳細的地方性法規和標準,例如對事故通風系統的通風量、控制方式、安全標志等進行補充和細化。
事故通風設置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降低氣體濃度,防止人員窒息: 氣體滅火劑在儲瓶間和防護區泄漏后,會迅速降低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容易導致人員窒息。事故通風可以迅速稀釋氣體濃度,保障人員的生命安全。
排除有害氣體,防止中毒: 某些氣體滅火劑(例如鹵代烷)在高溫分解后會產生有毒氣體,吸入后可能導致中毒。事故通風可以將這些有害氣體排出,減少對人員健康的威脅。
創造安全逃生環境,方便救援: 在發生氣體泄漏或誤噴后,事故通風可以迅速改善防護區內的環境,降低氣體濃度,為人員安全逃生創造有利條件,方便救援人員進入現場進行救援。
防止爆炸風險: 某些氣體滅火劑在特定濃度下與空氣混合,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事故通風可以有效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
符合法律法規要求: 上述國家標準和行業規范對儲瓶間、防護區的事故通風均有明確規定,不符合規范要求可能面臨法律責任。
二、 儲瓶間事故通風設置要求
儲瓶間作為氣體滅火系統的核心部件儲存場所,是氣體泄漏的高風險區域,其事故通風設置應重點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通風方式: 優先采用自然通風,利用儲瓶間與外界的壓差和溫度差進行通風換氣。當自然通風無法滿足要求時,應設置機械通風系統。
通風量: 按照GB 50370-2005《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進行計算,應保證在事故發生后,能迅速降低儲瓶間內的氣體濃度至安全水平。一般情況下,機械通風系統的換氣次數應不小于6次/小時。
通風口位置: 進風口應設置在房間的較低位置,便于引入新鮮空氣;排風口應設置在房間的較高位置,利用氣體密度大于空氣的特性,將泄漏的氣體排出。進風口和排風口應遠離人員經常活動區域,避免對人員造成直接危害。
通風機選擇: 應選用防爆型通風機,防止通風機工作過程中產生火花引燃泄漏的氣體,造成爆炸事故。通風機的材質應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防止受到氣體腐蝕。
控制方式: 建議采用自動控制方式,與氣體泄漏報警系統聯動。當氣體泄漏報警系統檢測到氣體泄漏時,自動啟動事故通風系統,及時進行通風換氣。同時,應設置手動控制按鈕,方便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手動啟動通風系統。
安全標志: 應在儲瓶間門口醒目位置設置“禁止煙火”、“當心窒息”等安全警示標志,提醒人員注意安全。
通風管道: 通風管道應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防止氣體泄漏。通風管道的走向應避免對人員活動造成阻礙。
三、 防護區事故通風設置要求
防護區是氣體滅火劑噴放的區域,在噴放后,需要進行事故通風,以消除滯留的氣體,保障人員安全。防護區事故通風設置應重點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通風方式: 強制排風,采用機械通風系統進行通風換氣。不建議采用自然通風,因為自然通風的效率較低,無法迅速降低防護區內的氣體濃度。
通風量: 按照GB 50370-2005《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進行計算,應保證在噴放結束后,能迅速降低防護區內的氣體濃度至安全水平。一般情況下,機械通風系統的換氣次數應不小于5次/小時。
通風口位置: 排風口應設置在防護區的較低位置,利用氣體密度大于空氣的特性,將滯留的氣體排出。進風口應設置在防護區的較高位置,引入新鮮空氣。通風口的設置應避免形成死角,保證整個防護區內氣體能夠充分流動。
通風機選擇: 考慮到防護區內可能存在爆炸性氣體,應選用防爆型通風機。通風機的材質應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防止受到氣體腐蝕。
控制方式: 建議采用自動控制方式,與氣體滅火系統聯動。在氣體噴放結束后,自動啟動事故通風系統,進行通風換氣。同時,應設置手動控制按鈕,方便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手動啟動通風系統。
延時啟動: 為了防止氣體滅火劑在短時間內被迅速排出,影響滅火效果,建議設置延時啟動功能,在氣體噴放結束后,延時一定時間再啟動事故通風系統。延時時間應根據滅火劑的種類、防護區的面積和容積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
安全標志: 應在防護區入口處醒目位置設置“滅火后請通風”、“當心窒息”等安全警示標志,提醒人員注意安全。
聯動控制: 建議將事故通風系統與防護區的入口門禁系統聯動。在氣體噴放結束后,只有當防護區內的氣體濃度降低至安全水平時,才能打開入口門禁,允許人員進入。
四、 通風系統安全措施
除了上述設置要求外,為了確保事故通風系統的安全可靠運行,還需要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定期維護保養: 定期對通風系統進行維護保養,包括檢查通風機、通風管道、控制系統等部件是否運行正常,及時更換損壞的部件,確保系統始終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
應急預案: 制定詳細的事故應急預案,包括事故報告流程、人員疏散路線、應急通風啟動程序等,并定期進行演練,提高人員的應急處理能力。
人員培訓: 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使其了解氣體滅火系統的原理、操作規程、安全注意事項等,并掌握事故應急處理方法。
通風系統可靠性測試: 在系統投入使用前,進行通風系統可靠性測試,驗證通風量是否滿足設計要求,控制系統是否運行正常,確保系統能夠有效降低氣體濃度。
設置氣體濃度監測裝置: 在儲瓶間和防護區內設置氣體濃度監測裝置,實時監測氣體濃度,一旦超過安全閾值,立即發出報警,并自動啟動事故通風系統。
設置獨立的電源: 事故通風系統應設置獨立的電源,避免因主電源故障而導致系統無法正常運行。可以采用UPS電源或發電機組作為備用電源。
氣體滅火系統儲瓶間、防護區事故通風的設置,是保障人員安全、降低事故風險的重要環節。通過嚴格遵循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規范,合理選擇通風方式、通風量和通風口位置,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氣體泄漏或誤噴造成的危害,確保氣體滅火系統的安全可靠運行。因此,應高度重視事故通風系統的設計、施工、驗收和維護,不斷提高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為消防安全提供堅實保障。
? ? ? ? 江蘇智淼氣體滅火有限公司是一家氣體滅火系統整合,氣體滅火設計,組裝,調試等專業的氣體滅火系統集成商,我們的產品分“有管網七氟丙烷氣體滅火系統”、“無管網七氟丙烷氣體滅火系統”我們與數多家氣體控制主機商深度合作,有利達氣體控制系統,海灣氣體控制盤,北大青鳥,泰和安等氣體滅火控制系統品牌,智淼君安自主氣體滅火控制柜,本公司專業從事七氟丙烷、氣溶膠、超細干粉、IG541氣體、 二氧化碳、泡沫等滅火系統的銷售、安裝及售后服務為一體的高科技民營企業。公司技術力量雄厚,擁有一支專業的工程設計和安裝技術服務隊伍,并建立了完善的質量保障和售后服務管理體系,江蘇氣體滅火管網:http://www.www.denverokie.com/;氣體滅火服務熱線:4006-598-119